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用于民用系统、商业系统、智能微网系统,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地实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和运营。
决定光伏电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组件价格、人力成本、融资成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等,Masdar此次报出如此低价也是受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光伏电价离沙特还有多远目前我国实施的光伏电价政策下,上网电价在三类资源区分别为0.65、0.75和0.85元/千瓦时,加上各地区的省级及以下补贴,有些地区光伏电价可以突破1元/千瓦时,远远超过中东、美洲地区光伏电价。
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联合法国EDF Energies Nouvelles报出了1.79美分/千瓦时的25年长期合同电价,折合人民币0.12元/千瓦时。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中国企业,协鑫新能源国际(GCL New Energy International Ltd.)和天合光能欧洲(Trina SolarEU Systems Sarl)也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参与了投标,报出的价格分别是2.856美分/千瓦时和2.784美分/千瓦时,折合人民币0.19元/千瓦时和0.18元/千瓦时,虽然已经远远低于国内同期光伏电价水平,但还是不及本次破纪录的0.12元/千瓦时。目前此项目还处于未披露阶段,关于最终定价、如何融资以及是否会有某种形式的优惠政策还不得而知。随后的9月,晶科联合丸红株式会社向位于阿联酋Sweihan地区的350MW太阳能项目规划提交了2.42美分/千瓦时的价格。8个月后,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8个开发商给出了竞价:Sakaka300MW 光伏项目招标情况Masdar联合EDF EnergiesNouvelles报出了光伏史上最低价1.79美分/千瓦时,排名第二的沙特阿拉伯公司ACWA Power报出了2.341美分/千瓦时的价格。
GreenTech Media的全球光伏市场分析师Benjamin Attia也表示,很可能存在一种直接或者间接形式的补贴,否则这个项目很难赚到钱。虽然上网电价年年下调,我国的光伏电价却仍居高不下。太阳能发电凭借其可靠性、安全性、广泛性、环保性、资源充足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电力供应的主要支柱。
第三、自律协作、增加合力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加强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到2018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有望超过36万吨/年,届时可以满足国内75GW以上电池片生产的原料需求。未来多晶硅消费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将调结构促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争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经过全行业多年来共同努力,我国多晶硅供应能力在显著提高,自给率、产品品质和工艺技术等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调结构促发展、扩应用不动摇目前,我国多晶硅光伏产业已经处于国际竞争的局面,同其他行业相比,面临更加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引导理性投资、扩大应用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三大要素,特别是应将调结构促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太阳能发电凭借其可靠性、安全性、广泛性、环保性、资源充足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电力供应的主要支柱。
预期到2017年底,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将达到30万吨/年,可满足国内60GW电池片生产的原料需求。在自给率方面,200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仅为1130吨,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不足5%,在国内总消费量中的占比也仅为10.9%。怎样谋划加强企业之间以及各个行业之间的深度协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721GW,到205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670GW,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导。
在产品品质方面,经过多晶硅严酷市场环境的洗礼和优胜劣汰,随着企业技术改造的不断进行和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多晶硅产品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的品质需求,2017年上半年在产的多晶硅企业共18家,其中江苏中能、特变电工、四川永祥、新疆大全、洛阳中硅、亚洲硅业、赛维LDK等7家万吨级代表性企业产量占比达到79.4%,这几家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和质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由2009年的180千瓦时/公斤降至70千瓦时/公斤以下,下降61.1%;还原电耗由120千瓦时/公斤降至45千瓦时/公斤以下,下降62.5%。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要从调结构促发展、破束缚挖潜力和促协作增合力三方面作为突破口,实现我国多晶硅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光伏企业除了通过并购等方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布局产能外,也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印度、泰国等地设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解决生产中的瓶颈,利用极少的投资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快速下降。而经过十年的发展,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加至19.6万吨,年均增幅为77.2%,全球占比已经超过50%,在国内总消费量中的占比也已经达到58.3%。
总之,我国多晶硅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部分多晶硅企业已经具备与国际巨头企业相竞争的实力。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国内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也正在致力于国产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和应用,黄河水电、昆明冶研等企业生产的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已经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到2018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有望超过36万吨/年,届时可以满足国内75GW以上电池片生产的原料需求。因此,我们要瞄准新创新+智能生产、新增长+产品合理定位、新概念+互联网模式,对整个行业从产供销用进行全新的定位,打破行业传统束缚、重新审视内在潜力。同时,还要加强产业间的合作,让上下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光伏产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环节,我国多晶硅行业一直致力于提高自给率,打破国外生产技术封锁,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在多个国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推动下,全球光伏产业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第三、自律协作、增加合力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加强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协作。首先是行业内部企业的合作,避免技术封锁,相互挖角、产业碎片化。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光伏组件、电池片产量首位,其产量占比超过70%;我国多晶硅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产量占比超过50%。2007-2016年期间,多晶硅价格从最高点的350万元/吨将至12.8万元/吨,年均降幅为30.7%;多晶硅占光伏组件的成本也由30%快速下滑至5%左右。
部分先进企业的综合电耗和还原电耗已分别降至60千瓦时/公斤和40千瓦时/公斤以下,这些指标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工艺技术方面,近几年,我国多晶硅企业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经过全行业多年来共同努力,我国多晶硅供应能力在显著提高,自给率、产品品质和工艺技术等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多晶硅消费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将调结构促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争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第二、打破行业传统束缚、重新审视内在潜力创新是行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对于我国多晶硅企业来说,其着力点在三个方面: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动工艺升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高端产品、智能材料,为新兴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业态(例如:煤电硅产业链、煤电硅等)、新商业模式(例如:电商交易平台、融资担保、产品抵押融资等)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例如:产业基金、联合上市等)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在我国,多晶硅光伏产业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
对于多晶硅产业来说,加强标准建设、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强集成创新、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等,都需要企业更积极主动地搞好协作。截止2016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300GW,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40%。
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近年来,多晶硅环节对整个多晶硅光伏产业链降成本做出了贡献。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能源战略,以应对石化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在光伏产业原料供给方面,我国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多晶硅原料依靠进口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多晶硅原料中国制造,为国内光伏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未来多晶硅行业前行之路必定充满艰辛和坎坷
9月20日,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在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建成投产。70个篮球场大小的通威太阳能S2车间里,机器轰鸣。令人赞叹的无人车间通威工业4.0电池生产线的背后是其向绿色能源2020双十计划的大步迈进。可以说,通威将成为中国光伏智造的排头兵,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说到工业4.0电池生产线产生的绿色效益时,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向记者介绍说,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双丰收,通威使用新生产线可比传统生产线降低能源消耗30%。能干的机械臂随着信息化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万物互联正在打破行业界限。
敞亮的车间里,偶尔有两三个技术人员在车间内来回巡检外,很难看到其他人影。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通威太阳能盈利能力在行业中优势显著。
这间高产无人工厂坐落在成都市双流区通威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内。车间内各种特殊机器有条不紊地挥舞机械臂,抓取、卸下经过制绒、扩散、刻蚀、退火、镀膜、丝网印刷、测试分选等7道工序后,一片片打磨好的电池片精美出炉。